美日携手开展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测试

    美国杜克能源与日本伊藤忠集团已签署共同研发先进能源技术协议,着手开展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的评估与测试工作,包括用于其他用途(家庭能源、储能电站等)二次利用。 欧美建立了可充电电池回收利用网络,相关资源利用企业也具备了锂电池的批量回收利用技术,为回收处理汽车动力电池做好了技术储备。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尚未出现大规模报废的情况

    因此尚未建立专业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汽车用动力电池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镍氢、镍镉、锂电池的回收处理路线基本相同,主要提取镍、钴、稀土元素等有价值的金属,目前国内已基本具备相应的回收处理技术。但回收体系建立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池回收量少。以镍回收为例,国内每年通过湿法冶炼获得的8000吨镍当中,通过社会回收渠道回收的镍电池很少,绝大部分是来源于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料。回收网络不健全。国内现有废电池回收网络主要还是依附在大大小小的回收公司上,多层级回收网络很难保证废电池的有效回收。一般单个充电电池体积较小,价值低,没有利益驱动,回收公司不会主动到消费者手中回收废充电电池。另一方面,成批量的废电池虽然有一定价值,但由于回收公司太多,多次转卖而加大了资源再生企业回收难度和回收成本,限制了这些再生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回收再生企业规模小、水平低。从事钴镍金属回收的企业虽然多,但这些回收公司的规模小,且不以电池回收为主,除报废含镍、钴电池以外,往往还从事其他废旧金属的回收,这些小回收公司的非专业化回收,难以保证资源回收率。环保风险大:依据国家法律,企业需要申请到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才能从事含镍废物回收和处理。但由于利益趋势,社会上大量存在着没有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非法从事报废电池等含镍、钴元素的废物的回收和提炼,不仅扰乱市场,还带来环境和安全隐患。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要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